清丰县以基层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2021-01-11 14:28:31   发布于:北京市
郭晓哲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为有效解决农村发展相对落后、资源分布不太均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较低等现实问题,清丰县扭住乡村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立足传统农业大县实际,依托食用菌、红薯等优势产业,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因品施策,突出特色,实现了党建大提升、产业大发展、脱贫大跨越,有力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向更高水平发展。
一、背景考虑
    清丰县是豫北的一个传统农业大县,辖8镇9乡、503个行政村,共7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64.6万人,占比89.72%;基层党组织1042个,党委27个,党总支28个,党支部987个;全县党员32550名,其中农村党员24152名,占比74.2%;村“两委”干部2929名,农村党支部书记503名;驻村干部508名,驻村第一书记232名。
    2017年以来,清丰县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产业兴旺为渠道,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大力推行基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提出“党建作保障、政府作引导、公司做龙头、基地作示范、贫困户作股东、种植户作产业”的发展路径,走上了以基层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实践与思考之路。
    (推行基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是践行“四个着力”、打好“四张牌”、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的发力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时,提出关于河南“四个着力”、打好“四张牌”、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路径。清丰县准确把握农业大县县域治理的特点和规律,以发展食用菌、红薯、蔬菜等优势资源为依托,创新思维方式,发展特色产业,推行基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把强县和富民统一、改革和发展结合、城镇和乡村贯通,达到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带提升农村发展水平的目的,最终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推行基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是推动“两个高质量”的有效载体。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的“两个高质量”,即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没有坚强有力的党建作保证是很难实现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全面从严治党确立了新标杆。清丰县推行基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全面调动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力量,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而提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推行基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乡村的振兴首先是农村产业的振兴。清丰县立足区位、资源、品种优势,选择种植基础、人才资源、龙头带动等优势明显的食用菌、红薯产业,通过大力推行基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建设更多标准化示范基地,吸引更多企业、种植户参与种植,延长完善产业发展链条。按照“标准化生产、品质化保障、品牌化运作、规模化种植”的思路,围绕市场需求做大做强,依靠科技创新提质增效,逐步推动食用菌、红薯产业成为全县农民致富增收支柱产业。
    (推行基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是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需求。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清丰县贫困人口32639人,是全省贫困人口超3万人的5个非贫困县之一,脱贫攻坚形势十分严峻。经过广泛调研,深入探讨,确定推行基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以精准脱贫为目的,以产业发展为依托,整合扶贫、农业、财政等部门资源,聚集企业、合作社、种植户、土地等各类生产要素,凝聚起“1+1>2”的强大攻坚合力,是一条党建引领产业扶贫的有效途径。
    二、主要做法
    (一)紧盯党建统领这一核心,注重完善推进体制机制。党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清丰县发挥党建统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完善领导体系。坚持县委书记亲自抓,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具体抓,三级党组织书记直接抓,党委副书记、主抓农业副职专门抓。成立“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推进办公室,县委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四大班子有关领导为副主任,县扶贫办、食用菌办等有关单位为成员,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成立现代农业产业服务中心,引领指导红薯产业发展,形成了县委统筹、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发展格局。压实多方责任。县级领导干部挂点抓,负督促责任;乡镇党委书记亲自抓,负主体责任;乡镇党委副书记专门抓,负直接责任;驻村第一书记蹲点抓,负帮扶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强化考核激励。出台《乡镇科级干部横向比较排队办法》《农村党支部书记352X绩效考评办法》,明确产业发展占比不少于30%,考核结果作为乡镇科级干部排队比较、选拔重用和农村党支部书记评优评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实施脱贫攻坚干部专项考核,把排名靠前的乡镇科级干部推上更加重要的岗位。
    (二)夯实基层党组织这一基础,注重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清丰县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这个基础,通过扩大党组织覆盖、建强基层党组织,发挥党组织在农村产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班子建设。把村“两委”换届选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契机,将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产业发展好、带富效果突出的“四有四带”“四好四强”党员吸纳到村“两委”班子,2018年,全县503个行政村新选任支部书记159人、村委主任272人,干部年龄、学历等得到进一步优化,换出了一批好班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攻坚力量。筑强战斗堡垒。扎实开展“五星”党支部创建,围绕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职责、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对503个村评星定级,将产业发展成效作为评比重要内容,围绕党建强、产业兴目标,培育马庄桥镇赵家村等省市级党建示范点57个,对产业发展推进不力的软弱涣散村进行重点整治,增强领导班子发展意识,提升致富引带能力。扩大组织覆盖。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本着“基地建设到哪里,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党组织就建设在哪里”的思路,指导各乡镇成立基层党组织。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成立食用菌党支部70个,建立食用菌基地党员示范园70个。成立万邦濮阳清丰农产品批发市场党支部,对接周边地区滞销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帮助群众打开销路,增加收入。强化示范引领。引导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激发内生动力,助力产业发展。乡村党组织发挥组织、宣传、凝聚、服务作用,坚持“一村一策”定规划,选定发展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宣传农村产业发展优惠政策,迅速炒热群众思想,带动群众广泛参与。
    (三)育强农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关键,注重发挥“领头雁”作用。清丰县通过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群体功能、引导作用发挥,充分释放“领头雁”引领示范作用。创新管理模式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群组式”帮带培养,将17个乡镇划分为3群8组,组建3个乡镇党委书记群、5个县级先进支书群和17个乡镇支书群,实行书记帮带、部门帮带、延伸帮带,进行实地指导,帮助解决难题,通过开展组内对手赛、组间挑战赛、群组观摩等活动,选育赵玉甫、卢午申、李传周等“蘑菇书记”30余人,带动基层党组织书记整体活力提升。开展教育培训。优化调整农村支部书记,出台农村党支部书记分类评定办法,选优配强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以党性教育和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为主要内容,对全县农村干部进行大规模轮训,依托县委党校、省内“三学院三基地”和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先进地区,依据“352X”绩效考评结果,组织150名优秀等次农村党支部书记,赴浙江绍兴等先进地区进行精细培训;组织250名良好等次农村党支部书记,赴红旗渠、大别山等省内教育基地进行培优学习;对一般和差等次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县委党校集中整顿。激发引领作用将产业发展成效纳入农村党支部书记重要考核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农村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食用菌工程实施过程中,引导农村党支部书记带头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棚包棚800余座、自主种植500余棚,成立合作社17家,带动1000余名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加大优秀村干部年度奖金激励力度,对综合考核前50名的村党支部书记,发放奖金5000元;对综合考核前100名的其他村干部,发放奖金2000元,充分激发农村干部内生动力。
    (四)党员队伍这一主力,注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是狠抓党建力促产业振兴的主力军,清丰县把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智慧凝聚起来,引导县乡党员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农村党员干部有效服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县乡党员发挥联系作用。在“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实施过程中,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基地、分包一个大棚,县乡党员干部每人分包一名贫困户,1万余名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发挥协调服务优势,帮助解决问题。驻村第一书记发挥帮扶作用。驻村第一书记沉下心思、扑下身子,面对面与贫困户交流,讲政策、算效益,通过帮劳动、帮技术、帮资金、帮协调,帮助贫困户参与食用菌、红薯、蔬菜等产业种植。农村党员干部发挥带动作用。带头流转土地、建棚包棚、自主种植,带头成立公司、合作社,走访慰问贫困户,宣传优惠政策,全面实行“乡、村干部+农户+代购+电商”协作运行模式,带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清丰特色农产品品质,促进农民增收。
    (五)强化专业人才队伍这一要素,注重发挥人才智力支撑作用。以管好、育好、用好人才为关键,大力实施人才振兴计划,培育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劲动力。千万百计招引人才。用好全省招才引智大会平台,邀请吸引10名高层次人才来清,引进食用菌等领域高学历人才10名,聘请孟丽、侯桂森、郭冰等为食用菌产业发展首席专家,为优秀人才开辟事业人员引进绿色通道,持续为产业发展输送人才。因地制宜使用人才。持续开展专家人才乡村行,带动产业技术升级。对自主创业的有志青年进行重点培养,培育出董国帅、杜广虎、吕文选、张红英等一批清丰“永久牌”“土专家”。在全县范围选育“田秀才”、种植能手、技术能人120余人,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乡土人才库”,向农民推广种植技术,参与日常管理。引导食用菌人才带头包棚种植、参与新品研发,深度参与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多措并举关爱人才。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出台《优秀人才管理办法》,稳步提高人才待遇,落实优秀人才社保医疗、子女入学等政策,为农村产业发展留住人才。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财政列支100万元,为人才的引进、培养、扶持、激励等实际需求提供保障。针对食用菌、红薯产业种植农户,评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对受表彰的食用菌、红薯产业农村实用人才,每年发放人才津贴,进行健康体检,定期组织外出培训。
    (六)凸显脱贫增收这一目标,助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充分激发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和贫困户、种植户内生动力,探索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实现精准脱贫。一是包棚创业。对有种植能力的贫困户,鼓励利用到户增收资金、金融扶贫贷款,通过参加技术培训、“零租金”承包大棚,直接种植食用菌,县、乡、村、合作社帮助销售。二是入股合作。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引导与企业、合作社签订扶贫资金合作协议,贷款进行资金入股,每年保底分红。三是托管经营。对无种植意愿的贫困户,鼓励利用到户增收项目资金、金融扶贫贷款购买菌棒(种)、红薯苗等,交由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托管经营,按照一定比例获得收益。四是基地务工。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安排到基地或企业务工,让贫困群众不出村、有钱赚。
    三、取得成效
    清丰县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统一规划布局,建设标准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进规模化生产和产业提档升级,既增强了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又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创业增收,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农村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清丰县产业定位高、品种多、规模大,在较短时间内,以鲜明的产业导向、强劲的发展活力,成为食用菌、红薯生产基地。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大力引进科技人才,组建食用菌产业专家服务团,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支撑格局。各乡镇均因地制宜配置资源,规划建成了一批特色化、现代化的生产园区,加快了产业集聚。2017年以来,清丰县投入涉农涉贫资金4亿多元,新建食用菌基地70个、大棚1.2万座,种植总面积突破1500万平方米,培育壮大龙丰、业丰、瑞丰等“丰”字系企业12家,食用菌产业年综合产值达20亿元,户年均增收1.6万元;全县红薯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种植常规品种10个,试种新品种40个,预计产值约4亿元,实现了“群众增收、企业获利、产业提速”;带动6000余人回乡创业,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
    (二)产业带贫成效进一步显现。清丰县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牛鼻子,发掘特色与优势,找出了既有传统又符合实际和群众愿望的“线头”,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食用菌、红薯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发展促进脱贫,让贫困群众不出村、有活干、有钱赚。通过自主种植、托管经营、入股分红、劳务用工等贫困户利益联结模式,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党建+扶贫+产业”模式施行以来,食用菌产业辐射带动1.5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红薯项目“种植大户+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种植红薯4000余亩,贫困户5000余人致富脱贫,实现了智志双扶。
    (三)党建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清丰县在产业发展、助力脱贫中,以高质量党建作保障,落实乡镇工作“三个结合”要求,实现了致富路上有人领、有人带、有人干的生动局面。县委把食用菌、红薯产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明确县三级联动体系,真正把乡村产业发展抓在手上、扛在肩上,领航定心、决策谋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把产业发展作为村党支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农村党支部、党支部书记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党支部建在基地、建在协会、建在生产经营一线,展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党员帮带机制以责任激发内生力、提振精气神儿,帮带党员以争口气、努全力、尽全责的决心,形成了先富带后富、同奔富裕路的发展态势,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展现。
    四、几点启示
清丰县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走出了一条党建统领、全民参与、惠及贫困群众的新路子,初步形成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清丰经验”,对做好抓党建促产业振兴有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一)必须贯穿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委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清丰县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清丰县的实践告诉我们,县、乡党委必须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县级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乡镇党委党委书记要履行主要责任,党委副书记、主抓农业的副乡(镇)长要履行具体责任;县直各单位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联系、协调、服务等作用;村级党组织要主动宣传政策,带头推广种植,让产业发展有“主心骨”,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
    (二)必须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清丰县突出政治功能,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紧抓基层党组织基础,引导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力产业发展,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带动乡村党组织整体提升,为产业发展夯实坚固地基。清丰县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扩大党组织覆盖,扎实开展“五星”党支部创建,筑强战斗堡垒,才能强化示范引领,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科学规划,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发展和带富致富能力,打造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清丰名片。
    (三)必须抓牢农村党支部书记,激发产业发展动力活力。农村党支部书记是乡村振兴中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落实党委政府意图、组织党员群众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清丰县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通过“内部选优、梯队培养”等方式,加强村级支部班子建设,配强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推动主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清丰县的实践告诉我们,必须重点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和农村党员“两类人”,以及乡镇党委书记、先进村支书和后进村支书“三个群”,必须将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产业发展好、带富效果突出的党员吸纳到村“两委”班子,发挥先进群体的模范推动作用,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精准扶贫和产业发展作为考核重要指标内容,提升正向激励作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必须发动广大党员干部,推动督导考核与成效发挥深度融合。清丰县把产业发展成效与干部选拔使用结合起来,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干部的主战场、选拔使用干部的主渠道,实施攻坚克难一线考察,压实乡镇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派出单位、村干部各方责任,有效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清丰县的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干部考核的“风向标”“指挥棒”作用,考准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表现和实绩,对表现优秀的优先提拔重用,推动党员干部向产业发展一线流动,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必须依靠专家人才,促进精准服务与精确指导汇聚一线。清丰县强化产业振兴人才支撑,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清丰县的实践告诉我们,必须树立大人才观,千方百计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建立合作关系,持续推进高学历人才引进,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挂职,大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强化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权益保障,畅通“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渠道,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增强产业发展“造血”能力。
 
责任编辑:春哥
热点阅读
  • 财经
  • |
  • 新闻
  • |
  • 资讯
© 2024 中国财经资讯网版权所有 About Netname | 中国财经资讯:用心去经营一个财经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