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县南坞镇:把贫困户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
2020-10-30 15:49:04 发布于:北京市
摘要: “我不仅每天都拿七八十元的工资,而且还可以凭银行贷款拿分红,每年不低于2500元,再加上5亩地的土地流转收入,别提多美了,这多亏了党的扶贫好政策!”10月9日,鄢陵县南坞镇皓飞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68岁的牛薛村村民李改成刚刚从食用菌大棚里干完活儿出来,一说起加入合作社,笑声就没停过。
“我不仅每天都拿七八十元的工资,而且还可以凭银行贷款拿分红,每年不低于2500元,再加上5亩地的土地流转收入,别提多美了,这多亏了党的扶贫好政策!”10月9日,鄢陵县南坞镇皓飞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68岁的牛薛村村民李改成刚刚从食用菌大棚里干完活儿出来,一说起加入合作社,笑声就没停过。
和李改成一样,42岁的贫困户牛红跃也加入了合作社。
“这个蘑菇大棚占地不到一亩,但就像个‘提款机’,一年四季都可以采蘑菇,除了年底分红外,光每天干活儿都有近80元的收入。不忙的时候,我还可以帮忙卖蘑菇,挣个零花钱不成问题。”每天都在大棚里忙活,村民牛红跃高兴得合不拢嘴,“活儿干得扎实,日子越来越好,今年年底肯定能脱贫。”
……
在南坞镇,这样的场景并不鲜见。当天,许昌市第三十期县级干部培训班第三组学员到鄢陵县南坞镇牛薛村蹲点调研,刚好碰上这一幕。
火热的劳动场景,特色鲜明的扶贫产业,让调研组一行感触颇深:“从长远来看,只有通过产业扶贫,才能真正带动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扶贫的成果才能持久有效。”
据悉,这次蹲点调研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开,旨在深化理论学习、落实调查研究、深入检视问题、狠抓整改落实,使学习过程成为深化认识、改进提高、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过程。
通过走访,调研组一行了解到,成立于2018年8月的皓飞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位于南坞镇牛薛村,现有标准化食用菌种植大棚12座,主要从事香菇、草菇、双孢菇、平菇、榆黄菇等食用菌的种植、加工、销售业务。
目前,已带动贫困户32户加入合作社。他们除了务工收入外,还可以从合作社低于市场价购进蘑菇,然后到集市上正常销售,预计户均年增加收入8000至10000元。
“合作社成立以来,我们坚持产业扶贫的思路,采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由合作社投资建设,统一购买原材料、统一供应菌种、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收购销售,入社贫困户既可以通过户贷户用资金,或土地流转入股从而获取分红,又可以通过务工受益,还可以通过分销产品受益,有效破解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的难题。”合作社负责人牛啸伟讲解道。
如今,合作社已与夏邑县鑫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河南金之荣工业食品有限公司结为产业集群,预计可带动南坞镇及周边乡镇发展食用菌菇房七八十座,从事食用菌原料购置、运输以及生产、管理、销售的务工人员突破千人。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正在驯化、推广观赏性更强、营养价值更高的榆黄菇,进一步探索盆景电商销售业务,届时将有效带动更多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
对于未来的发展,牛啸伟说,合作社将以食用菌大棚为基础,注册自有品牌商标,通过产业创新、跨界融合、链接一切等“互联网+农业”的方式,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一方面解决农村人口就业难题,另一方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南坞镇乃至鄢陵县的扶贫工作和食用菌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陪同调研组蹲点的镇负责人说,像这样的合作社,南坞镇每个村都有,而且在脱贫攻坚战中切切实实发挥了作用,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核心。没有产业,没有经济上的稳定后续来源,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鄢陵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金融扶贫之路——“鄢陵农商行+合作社+贫困户”,目前已实现“村村有合作社、户户有扶贫产业”。
“只有把贫困户牢牢‘镶嵌’在这个产业链条上,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做到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把路子走好,精选产业、搭建平台、创新方式、完善机制,从而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调研途中,许昌市第三十期县级干部培训班学员,鄢陵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杨喜照信心满满地说。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资讯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
责任编辑:春哥
延伸阅读:
热门资讯
热点阅读
- 财经
- |
- 新闻
- |
- 资讯